仓储管理
粮食自动分级的类型与预防措施
张爱强 朱彦 李建锋
摘要:本文阐述粮堆自动分级的类型、分布的部位与规律,以及减缓杂质分级的技术措施,粮库应主动清理杂质,提高入仓粮质和储粮稳定性,确保储粮安全。
关键词:自动分级;分级类型;储粮稳定性
粮食自动分级是粮堆散落性的一种反映,是指粮粒在震动、移动或入仓时,同类型、同质量的组分集中在粮堆的某一部位,引起粮堆组分重新分布的现象。由于粮堆是由粮粒、杂质和虫霉等多种组分构成的非均质聚集体。粮粒有饱满与瘪瘦、完整与破碎之分,水分含量也不尽相同;杂质有轻重、形状与大小的不同。因此,粮食在入仓过程中,彼此的摩擦力、重力和空气动力学特性的不同,自然会引起粮堆组分的重新分布,在粮堆内形成自然分级现象。自动分级对于储粮来讲,既有好的一面,也有不利的一面。粮食清理就是利用散粒物体自动分级的特性,在粮食流动时尽可能促使杂质分级,从而得到清除。然而在储藏粮堆中若发生分级现象,那么在尘土、杂质、碎粮集聚的部位,孔隙度小、带菌量大、吸湿性强,容易滋生虫霉、发热霉变,又是通风降温、熏蒸杀虫的死角部位,如不能及时发现处理,还能蔓延危及整堆粮食,对安全储粮十分不利[1]。
因此,在入仓过程中,粮库要千方百计消除自动分级现象,在管理期间要严密注意分级点的粮情变化,及时采取措施,确保储粮安全。
1 自动分级的类型[1]
1.1 重力分级
由于粮食内各组分的比重、形状不同,如散装粮在长途运输中,会出现大而轻的物料会浮到最上面,小而重的物料会沉到底部,而较细、较轻、较重的物料存在于两者之间,该分层现象称为重力分级。
1.2 浮力分级
由于粮食的重度、大小与形状的不同,其空气动力学特性是不一样的,造成籽粒在空气中的下落速度不同而造成的分级现象,则称为浮力分级。如粮粒本身有一重力(G),由高点下落时还会受到空气对粮粒产生的浮力(P)作用。当P>G时,粮粒就会随“风”飘走;当P<G时,粮粒就会朝下降落;当P=G时,粮粒则飘浮在气流中。显然,当气体的浮力一定时,重籽粒下落速度较快,轻籽粒下落速度较慢,而轻杂质则缓慢下落。
1.3 气流分级
气流分级常发生在风天露天储藏的入粮过程中,在囤边下风口处形成杂质聚积的分级点,如露天用输送机进粮或扬场机扬场时都会发生。
2 自动分级形成的部位与分布规律[1]
自动分级在粮堆内发生的部位与分布规律与粮食入仓方式、仓房类型等因素关系密切。
2.1 定点进粮
定点进粮,当粮食从高处自然流散成粮堆时,由于粮粒与杂质相互间所受到的重力与摩擦力、下落时所受到的气流影响各不相同,在这些因素的综合作用下,使得较重的杂质落在圆锥体的中心部位,而轻杂、碎粮及杂草种子则沿斜面下滑至圆锥体的底部。于是,随着圆锥体的不断扩大,杂质在圆锥型粮堆的底面与基部不断积累,形成杂质分级区。
2.2 输送机进粮
输送机进粮可分为移动式和固定式两种进粮方式。若输送机移动进粮,进粮一般都是从仓房最里侧开始,随着仓内粮食逐步装满,输送机由内向外退移。因此,在入仓过程中,饱满粮粒和重杂多汇集于机头下的落粮点处;沿输送带两侧的粮堆底部则含有较多的瘪粒和轻杂,形成带状杂质区;在输送机下方形成糠壳杂质区。若输送机固定不动进粮,则会在仓内形成多个卸粮点,杂质分级与定点进粮一样,在每一个圆锥型粮堆的底面与基部、以及各个圆锥体相互接触处形成杂质分级点。
2.3 筒式仓进粮
包括筒仓和浅圆仓的筒式仓筒身较高,一般采取仓顶中心进粮。粮食从高处落下时,携带着一股下行气流,该气流接触到粮面或地面时,变成一股朝四周流动的涡旋气团,同时将粮面上和空间飘落的细轻杂质吹向筒壁,在筒壁处形成环状轻型杂质区;同时随着粮食入仓的重杂则多集中在落粮点处,形成柱状重型杂质区。
2.4 露天进粮
露天囤、土堤仓等储粮形式,在露天使用输送机进粮时,由于受到风力的影响,会在下风口的囤边处形成杂质分级区。
2.5 人工进粮
人工入仓进粮时,由于倒粮点较多且分散,采取边倒边匀的做法,杂质聚集程度低,粮食混合较为均匀,所以自动分级现象不明显。
3 预防粮食自动分级的措施[2]
由于自动分级现象对储粮十分有害,入粮过程中粮库要千方百计消除或减缓分级现象。消除分级的最好方法是主动清理,其次是被动应付,采取各种措施来减缓粮食的自动分级。
3.1 主动清理
主动清理是消除杂质分级的最好方法。如浙江省德清粮食储备库在进粮过程中增加清理环节,主动对粮食进行清理,入仓的粮质好,储粮稳定性好。在入仓过程中,粮库通常采用初清筛、振动筛等清理设备,也有使用溜筛下方加排风扇除杂的作法,操作简便,清杂效果好。
清除杂质可以提高储粮稳定性,然而也会带来清理的负面影响——粮食的“减量”问题,尤其是在实施后无法体现“优质优价”的销售价格时,许多粮库不愿意清理粮食中的杂质,因此只能在入粮过程中采用一些减缓分级的措施,以减缓分级现象的发生。
3.2 被动应付
在进粮过程中,减缓杂质分级的技术措施较多,如在输送机头上安装抛洒器、仓顶进粮口处安装布料器、采用中心管进粮等。这些措施的实施只能减轻粮堆局部杂质分级现象发生的程度,但不能从根本上清除粮堆内的杂质。
在用输送机入粮时,有条件的粮库可改进输送机的机头,在机头前安装一个可抛洒粮粒的装置。在卸粮时通过抛洒器叶轮的不断旋转,借助粮流的惯性冲力,将粮食均匀抛出,增加粮食撒落点,形成不规则的堆形;还有通过降低输送机的角度、在输送机卸料的下方或靠近粮面处设板阻挡粮流下降速度等做法,都有减缓自动分级的效果。
采用中心进粮的筒仓、浅圆仓等筒式仓,可在仓顶进粮口处安装类似的布料器、锥形分料器和分粮伞等器具。布料器分为转管式与转盘式两种,其落粮点呈现火山口形式,主要通过增加粮食落点来减缓自动分级现象的发生。由于部分布料器的性能尚需完善,加之粮食内的杂质过多,则在浅圆仓中心落粮点处形成近
装有通风、熏蒸减压管的筒式仓,可采用中心管入粮的方式,它主要是通过减缓随粮流下降而形成的涡旋气团的强度,从而达到减缓仓内杂质自动分级的程度[5]。从表1可以看出,中心管入粮可大大减缓仓内轻杂的分级,但重杂主要集中在减压管内,需要在粮食入仓结束后,卸出减压管内的粮食经清理后再重新入仓, 通过管理措施消除中心管入粮的隐患,以保证安全储粮。
表1 筒仓入粮时粮堆表层杂质自动分级分布表 |
||||||
部 位 |
对照仓大杂 百分率(%) |
试验仓大杂 百分率(%) |
||||
第一次 |
第二次 |
平均 |
第一次 |
第二次 |
平均 |
|
筒仓周壁⑴ |
10.4 |
9.2 |
9.8 |
3.0 |
2.6 |
2.8 |
筒仓周壁⑵ |
9.5 |
9.8 |
9.7 |
3.1 |
2.8 |
3.0 |
粮面圆锥 母线中心 |
![]() 友情链接 |